云溪的 blog
  • Archive
  • Media
  • Search
  • Tags
  • About

如何避免代码的熵增

在开发中与别人交流或在程序员社区中,经常会有关于烂代码的讨论,并且为其起了一个打趣的名字”屎山“。 仅从名字上也不难看出,大家对于这种代码是十分的厌恶的。其实随着需求的变化和增加,项目不可避免的会变的混乱,在物理学里有个名词叫“熵增”。 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 既然代码会膨胀,并且会变得混乱,如何做能够尽量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核心办法就是主动做功,在规划、实施、复盘等各个阶段有意的去做治理,从而避免代码的混乱。 勾勒整体 在需求开发之前,要建立对需求的整体的认识,从整体拆分细节,从细节着手开发。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对需求有一个全局的规划,确定需求边界,就不会再开发的时候迷失方向,导致整个需求的实现变得混乱,代码和思想都没有清晰的表达。 在整体确定,边界清晰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一点:当前需求与已有功能的关系时怎么样的,如何能花费更小的成本将新增需求融入现有系统。 完成上面说的还有一步就是追问,此方案是否为最优方案,是否还存在更为简化更易于理解的放啊的方案,如果回答全部为是,那么关于整体这部分的考量也就到此结束了。 化繁为简 我对专业的定义是:可以将自己领域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把简单的事情做复杂是庸才,把复杂的事情做复杂是通才,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是天才。 在程序开发中,以易读为第一要务。写代码的主要目的是给人阅读,其次才是机器执行。在开发中,应该以代码的可读性为最高优先级,其次才是性能或其他指标。 大道至简,做到简不容易,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与反思,才能窥其门径。 摒弃过度设计 好的程序设计应该是立足业务的基础上长出来的,在业务不是很明朗的时候,应该更专注于方案和代码的简单而不是过度设计。 业务不明朗的时候大多数的设计是无用的而且一些设计会带来代码复杂读的增加,虽然可以美其名余曰有更好的扩展性,没有用的扩展性等于没有扩展性。 好的设计应该是以对业务有深入理解后,通过重构的手段展现出来的,而不是在业务一开始就过分的考虑设计。 不断重构 重构的时机有三种: 对业务有更深入理解的时候 在原有功能扩展新功能的时候 已有功能存在设计缺陷的时候(性能,扩展性,易读性) 重构不应该等”有时间“的时候,”有时间“就等于没有时间。重构应该发生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 就像打扫卫生一样,每发现一个地方乱了,就顺手整理一下,虽然没有刻意的花时间去进行整理,但是整个房间依然会保持整洁。 应该缩小重构的粒度,增加重构的频率,使重构变得小而频繁。 总结 除了上述说的情况之外,保持学习也是很关键。思而不学则殆,通过学习他人项目治理的思想,来增加自身的理解,并在开发中不断的去验证、思考和改进,从而写出更简洁高效的代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只能是觉知,关键在于实践,知行结合,才是真正把知识内化为己所用。希望本文能对你有所帮助,个人观点难免会有疏漏和偏颇,如果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February 20, 2023 · 1 min · 云溪

我用了近两天的时间,只为了写三行代码

事情发生在我们线上的一个遗留问题,问题大致情况是我们引入的一个库会导致服务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死锁,并且会造成整个网站无法访问。 我们发现通过配置库的一些参数可以避免死锁的情况发生,但是会引发事务无法回滚的新问题。 由于后者相对故障等级更低一些,我们首先进行了故障降级,选择了优先保障服务运行。 后面则是排查为什么会新的配置会出现事务无法回滚,这个事情由我负责排查。 从部门同事那了解了问题的详细情况后我就开始着手进行排查。首先是对问题进行梳理把新引入的库与框架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体的一个运行流程进行了梳理。 如果要对整个流程做详细的了解,需要阅读的代码量是十分庞大的,不仅需要阅读库,还需要对框架源码进行阅读。 就解决问题而言,我认为需要做粗略的流程梳理即可,通过对整个流程的一个大致了解,然后确定问题的具体发生位置,然后对具体位置进行详细了解。 在粗略梳理的过程中,我从新引入库开始着手,主要是由于库的代码量相对较少,阅读起来相对更快一些,且如果仅从库层面就能解决问题,也可以省略的框架代码的阅读。 对于库源码的了解我通过 wiki + 源码的方式,这样能够更省力的了解库的整个运行机制。 然而了解了库的运行机制后,我发现问题可能出现在库与框架的配合上。需要涉及到框架源码的阅读。 在开始阅读框架源码前,我决定在本地构建一个复现环境,通过对构建出的本地环境对源码进行 debug 调试。 经过反复的 debug 最终终于确定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新库引入后,事务开启时新建一个数据库连接,而通过 ORM 进行数据库查询时会创建另一个数据库连接。这就导致事务和 SQL 的执行不是在同一个数据库连接中,也就造成了数据库事务无法生效的问题。 确定了问题的原因解决方案就好确定了,我们只需要保证事务和 SQL 执行在同一个连接中即可,而解决这个问题只写了三行代码,既保证了功能的完整,没有侵入库和框架进行底层源码的改造。 这次问题的排查让我想到了福特公司用一万美元画一条线的故事。 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 这次的问题离不开部门同时的帮助,在排查的过程中和同事进行了 2-3 轮的沟通。不仅让我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几次在我遇到困惑时,给了我解决问题的灵感,包括在最后解决方案制定后的论证,都蕴含了整个团队的心血。 也希望这次的一个排查经过能够对看文章的你有一些启发,欢迎你分享你的感悟和思考。

August 27, 2022 · 1 min · 云溪

谈谈编程语言之争  [draft]

从事编程行业以来经常会遇到编程语言的争论,其中最火的莫过于 PHP 是最好的编程语言。这么多年以来关于编程语言的优劣之争从来都没有中断过,不管是各种各样的社区论坛,还是微信群,QQ群又或者是程序员的线下聚会上。可以说有程序员的地方就有编程语言之争。 我们热爱自己所学编程语言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这也是我们在自己技术领域前进的内在驱动力。但是我们应当避免卷入编程语言之争。 编程语言的好坏与语言本身无关 编程语言的好坏与语言本身无关, 编程语言只是一个我们表达思想的工具。能够用它做出什么的样事情与编程语言本身的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在于作为使用者的我们。 对于绝大多数业务,更多的是写 CURD ,对于 CURD 各个语言之前的差距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距,也不能拉开程序员之间的差距。 就如一个人会用 100 种语言说”你好“一样,如果仅仅停留在说”你好“的阶段,去扩充说语言的数量是没有意义的。语言本身是用于交流的,抛弃了语言是用于交流的本质去追去数量,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实不可取。 质胜于量 金庸老先生笔下有独孤求败这样一个角色,其武功修为有如下四个阶段: 1、弱冠之前,倚仗宝剑之刚猛凌厉。 2、30岁之前,善用软剑之技巧变幻。 3、40岁之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4、40岁之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武学如此,编程亦如此,在编程初期质胜于量。有了前期的积累,后期在学习其他编程语言,无论是速度还是处理问题的深度,都要远胜于一开始就看中数量的方式。 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编程语言 现实生活是一个系统,虚拟世界作为现实的一种投射,本身也是系统的。我们是没办法通过一种编程语言去解决一个系统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就衍生出了很多的编程语言,这些语言之间多是有各自适用的领域,也都存在其优势与劣势。 也正是因为这样从事各个语言开发的程序员也就展开了各种各样关于语言优劣的争论。编程语言的选择要根据自身业务去决定,脱离业务谈语言优劣是没有意义的。 

August 19, 2022 · 1 min · 云溪

Casbin 入门

Casbin 是一个强大的、高效的开源访问控制框架,其权限管理机制支持多种访问控制模型。 通俗来讲就是一个权限管理的框架,把常见的权限管理集成在框架中,使用者只需要根据框架规范就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相应的权限控制。 Casbin 支持的权限管理如下: ACL (Access Control List, 访问控制列表) 具有 超级用户 的 ACL 没有用户的 ACL: 对于没有身份验证或用户登录的系统尤其有用。 没有资源的 ACL: 某些场景可能只针对资源的类型, 而不是单个资源, 诸如 write-article , read-log 等权限。 它不控制对特定文章或日志的访问。 RBAC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支持资源角色的RBAC: 用户和资源可以同时具有角色 (或组)。 支持域/租户的RBAC: 用户可以为不同的域/租户设置不同的角色集。 ABAC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支持利用 resource.Owner 这种语法糖获取元素的属性。 RESTful: 支持路径, 如 /res/* , /res/: id 和 HTTP 方法, 如 GET , POST , PUT , DELETE 拒绝优先: 支持允许和拒绝授权, 拒绝优先于允许。 优先级: 策略规则按照先后次序确定优先级,类似于防火墙规则。 Model 概念 Model 相当于框架的配置文件,如我想在系统里有可能实现 是ALC 或者 RBAC ,应该如何告诉 Casbin 框架,我实现的是那种类型的权限控制呢?答案就是通过 Mdoel 来配置。 ...

July 29, 2022 · 2 min · 云溪

后端如何学习前端开发  [draft]

在 web 开发领域,前后端分离越来越普遍,前后端之间的技术壁垒也随着提高。混合开发的年代,后端多多少少都要会写一些前端的代码,而现在后端已经越来越无法写前端的代码,如果后端想学习前端技术,该如何入手呢?接下来讲讲我的一些经验。 打破思想障碍 前端的发展十分迅速,且生态和标准十分割裂,这对专业的前端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对于后端而言难度就更可想而知了。 幸运的是,我们如果只是想做前端入门并且能够开发一些普通的项目的为目标的话还是没有这么大的阻碍的。我们可以花费 20 % 的学习时间解决,80 % 的前端开发问题。剩下的 20% 开发问题,你可以有两个选择: 交给专业的前端去做 继续精进前端技术,自己解决 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前端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CSS JS 框架 (VUE ,React, angular) CSS CSS 部分是前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大多数后端都不是很擅长的部分,关于 CSS 部分,我们可以借助 UI 框架去解决问题,UI 框架会封装很多组件,我们只需要用相关组件进行布局即可。 CSS 布局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了,好在现在前端有了 flex 布局,在兼容性和开发便利性上来说都对程序员十分友好,因此对于 flex 布局这部分应该要重点学习和掌握。 CSS 布局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定位」,因此「定位」这部分的知识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掌握了 flex 和 「定位」两部分知识,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布局都没有什么问题了,配合上 UI 框架的加持基本上普通页面的开发就可以完成的七七八八了。 js 框架 一般想学习前端的朋友心中都会有自己想学习的框架了,这里建议挑选你周边前端在使用的一些框架,对于你后续的学习能有一些帮助。 学习方法 关于 CSS 的学习方法,主要是看文档和练习,把布局重点学习即可,下面介绍主要介绍一下 JS 框架的学习方法。 阅读文档 这部分可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如果你对所选 JS 框架,文档已经通读并且对文档结构有了一个掌握就可以跳过这部分。 文档不需要过于深度的掌握,有些概念不理解也可以跳过,随着后续开发的深入,你慢慢就会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有所顿悟。 但是对于文档的结构需要熟练掌握,要做到你遇到问题你能知道到文档的哪个部分去找就可以了。 抄作业 找一个所选 JS 框架的后台管理系统,跟着管理系统文档框架进行一些管理后台功能的开发。 通过抄一些原本原理后台实现的功能,你会对整个前端代码的目录组织和后端通讯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对于 JS 框架的一些用法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更新一步 如果你对于管理后台的开发已经迎刃有余,那前端的 JS 框架,以及前后端通讯,还有一些基础的页面布局都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接下来可以尝试写一个 H5 项目,进行一些移动端开发。 ...

July 17, 2022 · 1 min · 云溪
« Prev  Next  »
© 2025 云溪的 blog